北京景点传说,北京有哪些美丽的传说
1.北京天坛的经典传说民间故事
2.北京酒仙桥的传说是怎样的?
什刹海在北京鼓楼的西南方,是天然湖泊,其水面宽阔,四周有高大的柳树、槐树、杨树,风景极其优美。
什刹海的刹字,在北京人嘴里念快了,就跟"季"、"价"、"窖"差不多了,因为这个,就有了沈万三挖十窖银子的传说,什刹海也有了"十窖海"的别名。
相传沈万三是元朝末年的苏州人,因在家排行老三,所以人们叫他沈万三,其实,他叫沈富,是江南第一富豪,明朝初年他替朱元璋修了三座城门,后被朱元璋嫉妒而了。这当然是南方的传说。
下面讲讲北京流传着的关于沈万三的故事。
提起沈万三来,老北京人都知道,他是"活财神"。活财神应该是很有钱的了,可是他却身无分文,衣衫褴褛,那么,为什么叫他活财神呢?原来,他知道地下哪里埋着金子,哪里埋着银子。只是,他平常说不出来哪里有金子,哪里有银子,只有当人们把他狠狠打一顿,他受不了的时候,胡乱一指,指到哪里,哪里肯定有金子或银子,并且,打得越厉害,从他指的地方挖出的金银就越多。
可是平民百姓和他的亲人都不会打他,因而都很穷。
这一年,皇帝要修建北京城了,但他又不情愿花国库的钱,就跟大臣们商量怎样才能省钱的法子,大臣们都说这片苦海幽州,恐怕弄不出很多钱来,但皇帝不管,仍然叫大臣们献策。
后来,有人把沈万三的事,告诉了皇帝,皇帝高兴了,吩咐马上把沈万三给抓来。
官兵来到沈万三家,一个穷酸老头从屋里出来说自己就是沈万三,官兵们看见他的落魄寒碜样儿,心里直犯嘀咕,但还是带他去见皇帝去了。
沈万三被带上金殿,皇帝一瞧,就纳闷了,心里想:就是这么个穷老头子呀?他会是活财神?靠得住吗!于是问他吧:"你叫沈万三吗?"
"我叫沈万三。"
"你知道哪里有金和银吗?"沈万三说:"我不知道。"
"不知道?"
"不知道。"
皇帝急啦:"你不知道哪里有金银,你为什么叫活财神?"
沈万三说:"那是别人硬乱叫的,我根本不是活财神。"
皇帝雷霆大作,一拍桌子,说:"你不说实话,把他拉下去,给我狠狠地打!"
武士把沈万三拉到殿下,狠狠地打起来。沈万三嘴里嚷着:"我真不知道呀!别打啦!""不知道就打。"直打得沈万三血肉模糊,这时候,沈万三实在忍受不了疼痛了,喊了一句:"别打啦,我知道哪儿有银子。"
武士住了手,皇帝说:"带他挖去,挖不出银子来,再打!"
沈万三带着官兵,走到一块空地上,往下一指,说:"你们就在这里挖吧。"
官兵们就在他指的地方挖起来。不久果然挖出来十窖银子来,一窖是48万两,共计480万两。修城的银子挖出去,这里就成了大坑啦,大坑后来有了水,就叫了"十窖海"。也就是现在的什刹海。
北京城修起来以后,皇帝贪欲更大了,他想得到更多的金子和银子,就又派人把活财神沈万三抓来啦。
这回,皇帝打他打得比上次更狠了,沈万三被打得几次昏死过去,他一看命都快保不住了,就带着一帮官兵,出了安定门,往西北走到一片大空地,指着这快地说说:"这里有九缸金子,十八窖银子,可是得有马兰花才能开得了窖子"。
官儿下令:"赶快找马兰花!"可这片空地寸草不生,那里有马兰花呀!官儿怎么也找不到,大声地喝斥沈万三说:"你这个混蛋,明明知道这里是一毛不发之地,却说要找马兰花,这不是存心和我们作对吗?走咱们见皇上去。"
官兵把沈万三又带到了皇帝那里,皇帝知道了这回事,恼羞成怒,大吼道:"把他给我往死里打!看他说不说!"武士们紧一阵慢一阵地打那沈万三,他们盼着沈万三说出九缸十八窖的另外的钥匙来,好让他们的皇帝高兴。
没想到沈万三年事已高,早已经不住这样的毒打,武士的板还没打几下,他就两眼一翻,两腿一伸,一命呜呼了。沈万三死了,皇帝贪婪的梦想落空了。
北京天坛的经典传说民间故事
桃山位于八达岭镇往东大约十里处。这座山名的来历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民间故事呢!
故事发生在秦始皇修长城的时候。
陶树沟有户人家,一家五口人,老两口及三个孩子,儿子陶山和女儿陶红、陶花,儿子长得英俊结实,女儿如花似玉。
陶老汉和他的儿子租点山坡地,起早贪黑地劳作。陶妈妈和两个女儿养蚕织布,从早忙到晚,一家人辛辛苦苦地劳作,只能勉强度日。
当陶山二十岁,陶红、陶花十七八岁时,两位老人相继撒手西去,只留下兄妹三人度日。一年之后,秦始皇要修长城,专抓壮丁当劳力,陶山未能幸免。
陶山临走的时候,嘱咐两个妹妹,要好好看家,上山种地,采桑,要结伴同去,以免碰上狼虫虎豹,夜里睡觉要把门插上,他修完长城就回家。兄妹三人洒泪作别。
陶山走后,陶红和陶花天天盼,月月盼,一年了,哥哥还没回来。有一次,姊妹俩问一位过路的老人长城什么时候修完,老人回答说:"早着哪,一辈子也修不完。"
姐妹俩听了伤心地痛哭起来,她们想,长城修不完,哥哥不也回不了家了吗?这日子怎么过呀!陶红首先止住眼泪说:"妹妹,别哭了,哥哥回不来,咱就去看看哥哥吧。"陶花听了,精神一振问:"姐姐,咱真的去吗?"陶红说:"真的去!你不是做梦都梦见哥哥吗?"姊妹俩商量好了,种完地就去找哥哥。
这天,她俩带上了给哥哥的衣服和吃的,就向八达岭走去,走了三天,便看到了人来人往地在修长城。
这时,从山坡上走下两个官差,手里提着鞭子,嘴里哼着小曲:"大姑娘那个十七八,长得那个赛朵花,半夜里偷偷地生了个胖娃娃......"
陶花、陶红听了十分厌恶,正要躲开那两个官差,可是那两个官差就像饿狼见了食一样,紧紧地把她俩盯上了。
这两个官差在工地上是有名的色鬼,他们经常提着马鞭到山下的村庄去伤害良家女子。不想半路上碰见这两个美貌女子,乐得心花怒放。那个胖子把胳膊一伸拦住说:"哎哎,你们要往那儿去?"
陶花说:"到山上。""到山上干什么?""找我哥哥。""你哥叫什么?""陶山。""陶山?就是那个长得圆盘大脸,膀阔腰粗的小伙子吗?""嗯。"陶花点点头。
胖子哈哈笑了:"算是你找对了。他就在我那工段上干活。走我领你们去。"陶花陶红见这俩人不是什么好人就说:"谢谢你们啦,我们自己去找吧。"说完便想夺路而走。
这时,那个瘦的又伸出两臂嬉皮笑脸地说:"小娘子,跟我们走,还怕找不见你哥哥吗!"那个胖的也色迷迷地说:"小娘子,小娘子......"
陶花姊妹俩吓得掉转头就往回跑,可是没跑出三两步,就被那两个家伙一人一个给拽住了。姊妹俩挣脱不出,便急得大喊大叫起来:"救命,救命......"
不远处,正在抬石头的劳工听见有人喊"救命"的声音,愤愤地说道:"哼!那两个挨千刀的色鬼,又在调戏良家妇女了。"
这些人里其中就有陶山,他侧耳细听起女子喊叫声,越听越耳熟,他清晰地听到有人喊:"哥哥快来救我们哪!"
陶山听清了,没错,是自己的妹妹。
陶山对那两个色鬼,早就恨之入骨,没想到他们今天竟然欺负到自己的妹妹头上。他一时怒从心头起,恶向胆边生,抽出橡子般粗的抬石杠,二话不说,便冲过去。
陶山冲到跟前,见两个家伙正拽着陶花、陶红往山上拉。任凭妹妹拼命喊叫,挣扎也无济于事。
"妹妹不要怕,哥哥来了。"陶山举起抬石杠,大喝一声:"牲畜!你活到头了!"边说边狠狠向那个胖子砸去。胖子没来及躲闪,被砸中脑袋,脑浆迸裂了。
瘦子一看不好,撒退就跑,陶山紧追了几步,又是狠狠一杠子,把他送上西天了。
陶山杀死官差,虽解救了妹妹,最后却被随后赶来的总监官给杀了,陶花、陶红看着哥哥的尸体,悲痛欲绝,她们跪在旁边。流着眼泪说:"哥哥,是妹妹害了你,妹妹对不起你!"
她们俩哭啊,哭啊,哭得山上百鸟泣鸣,百花落泪,连太阳似乎失去了光辉。她们哭了三天又三夜,第四天早晨,人们在离陶山不远的石崖下,发现了两个姑娘跳崖自杀了。
她们的鲜血染红了山坡上的桃花,后来人们为纪念这陶山兄妹,就把这个山叫做桃山,每逢漫山桃花像火焰般开放的时候,人们就似乎听见陶山兄妹在诉说着悲凄、感人的故事。
北京酒仙桥的传说是怎样的?
天坛 传说 是北京市的传统民间文学,对保护北京北京有着重要的意义。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北京天坛的传说 故事 ,欢迎阅读!
北京天坛的传说故事篇一
在早年没有天坛以前,这里还没圈在城里以前,这里也是一大片黄土地,住了好多庄稼户,他们也是耕种锄刨的打地里找粮食。在这里,住着一家姓张的庄户,老头子死了二年多了,光剩下一位老大娘,老大娘没儿子,只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大闺女,母女俩过着这缺人少钱的苦日子。老大娘因为思念丈夫,又发愁没人给她们种地,日子一多,就生了病了,病一天比一天沉重,老大娘着急了,张姑娘更着急了。请了好多位医生,吃了好多的药,怎么也不见效。就在秋天庄稼收净了的时候,张姑娘打好了主意:到北山去找灵药。还是在她小的时候,爸爸、妈妈给她说故事,说北山的老山老峪里,灵药可多了,只要不怕爬山,找到这种灵药,什么重病都能治得好。张姑娘早记在心里了。这时候,她要到北山去找药了,就告诉了妈妈,妈妈不放心,说:?你一个小姑娘,怎么能走这么远的路呀!?张姑娘说:?妈放心,我会一路上小心留神的。?她托咐了隔壁的一位大娘,替她照管妈妈,她带上干粮,就出门到北山找灵药去了。
出了家门,张姑娘发愁了:北山在哪里呢?她想:北山一定在北边,朝北走吧!走了一天,看见山了,又走了三天,还没到北山,可是,张姑娘瞧见的山,到底是越来越近了。这一天,来到了一座山口,张姑娘正想:是不是进这座山口呢?就瞧打山口里,走下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来。老头儿瞧见张姑娘,乐了乐说:?姑娘,你一个小姑娘,到深山老峪里干什么去呀?张姑娘就把妈妈怎么有病,自己怎么要到北山找灵药的事,说了一遍,说完又问白胡子老头儿:?老爷爷,这出里有灵药吗有,有。?老爷爷,上山怎么走呀?白胡子老头儿笑了笑,回手向山里一指,说:?小姑娘,你打这儿上山,左拐七道湾,右拐八道湾,饿了吃松子,渴了喝清泉,瞧见地上天,灵药到手边。?张姑娘听老爷爷象唱曲似的说话,她心里明白了,就是不懂什么叫?瞧见地上天?,刚要问老爷爷,那白胡子老头儿早就出了山口,走得很远了。张姑娘上山吧,她真往左拐了七道湾,往右拐了八道湾,饿了捡些地上的大松子吃,渴了就趴在山泉旁边喝点清水,□了就在山坳里睡一觉,醒了还是往山上走。记不得走了几天了,这一天,张姑娘走到一个小山顶上了,山顶上有一个小水池子,池子里的水清极了,天上的一缕缕白云,都照到池子里了。张姑娘正在这里发愣,就听见身背后有姑娘们说话的声音。张姑娘一回头,瞧见两个小姑娘朝她走来,一个穿的是一身雪白色衣裳,一个穿的是一身淡**衣裳,上面绣着白梅花,长得可美丽了。走近了,那个穿白衣裳的姑娘笑了,说:?姐姐,发什么愣?不认识我们这?地上天?吗?张姑娘一听说?地上天?,高兴极了,说:?姐姐们有灵药吗?快救救我妈妈吧!?穿花衣裳的姑娘说:?姐姐不用说了,白胡子公公都告诉我们了。我这里有一口袋灵药,回家熬成膏子,给大娘吃了就好了。?说着,递过一个小口袋来。穿白衣裳的姑娘说:?这口袋里,还有灵药的种子呢,大娘病好了以后,姐姐可要把这些种子撒在地边上,让它自己生长,再有得了大娘这样病的人,就不怕了。?穿花衣裳的姑娘说:?姐姐赶快回家吧,我们不送姐姐了。白妹妹的话,姐姐要记住了!?张姑娘千恩万谢地向两位姐妹道了谢,回身向山下走了去。走了不远,张姑娘真舍不得这两个好心的姐妹,她想再瞧瞧这俩姐妹,她回头一瞧,哪里还有穿白衣裳、穿花衣裳的姑娘?只见一只白鹦鹉、一支梅花鹿,打?地上天?那里正往西飞呢,跑呢。
说也奇怪,张姑娘来的时候,走了七天并八夜,回去的时候,很快就到了家。张姑娘到了家,就把灵药熬了,给妈妈吃了,没过几天,妈妈病好了,张姑娘和邻居们都高了兴。张姑娘把口袋里的灵药种子,撒遍了这一块土地的地边上,春天出了深绿色的嫩芽,夏天又长成了灵药,秋天灵药又结了种子,一年比一年多。妇女们有病的,便照着张姑娘传的法子,熬灵药治好了病。灵药叫什么名字呢?大伙儿说:?好心的张姑娘,千辛万苦地给妈妈找来了灵药,给妈妈治好了病,咱们就管它叫益母草吧。?益母草?的名字,就流传下来了。
后来,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,北京有了?皇上?了;也不知道传到哪一个?皇上?的时候,这个?皇上?要拜求?老天爷?保佑他了,就在这块长着益母草的土地上,盖了一座天坛。天坛盖成了,天坛里的空地上,还长着茂盛的益母草,皇帝老儿生气了,说:?我这拜天的天坛里,哪许这么长野草,全给我拔了去!?这时候,有一个他妈妈吃过、他老婆正吃着益母草的大臣,就跟皇帝老儿说:?皇上,这不是野草,它叫龙须菜,皇上不是龙吗?要是把它都拔净,皇上您就不长胡子了。?皇帝老儿怕不长胡子,天坛就留下了益母草。打这儿起,益母草的嫩芽,就叫了龙须菜。
北京天坛的?传说故事篇二
景物传说或风物传说,在中国特别发达。老百姓把自己家乡的一山一水、一景一物,都赋予灵性,创造出美丽动人的传说,成为地域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天坛的景物也一样,成为老百姓口头创作的重要题材。对于北京地区的老百姓来说,天坛是皇帝与天对话的地方,是个神圣而神秘的地方,所有的建筑都充满了神奇色彩,每座建筑的构成都由?天?主宰,体现着?天为阳,地为阴?天圆地方?天人合一?天人感应?的观念。值得注意的是,作为天坛景物传说题材的天坛建筑群大多不是自然物,而属于人造物,工匠们把建筑科学与人文理念融为一体。我们看到,天人感应观念的融入,为天坛的景物传说涂上了一层神奇和神秘的色彩。
北京天坛的?传说故事篇三
?坛根儿?是北京老百姓对天坛周边地区的称呼,以天坛为中心,北有金鱼池、西有天桥、东有法塔和四块玉、南有筒子河,这些地方俗称?坛根儿?,历来都是普通劳动者的聚居之地。在这里流传的传说很多,如《金鱼池和龙须沟》、《龙晴金鱼》、《沈万三脚跺金鱼池》等,反映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。被称为?坛根儿?的天坛周边地区的一些传说,被逐渐附会、纳入、融合或兼并到了天坛传说的系统中,从而丰富、扩大了天坛传说的内容和领地。从?坛根儿?的传说中,我们发现,随着社会的进步,天坛传说中神圣性的部分,受到现实生活变革的制约,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,而属于世俗性的部分,则逐渐扩大,越来越多。
北京天坛的?传说故事篇四
历代帝王天坛致祭活动的逸闻轶事,近现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行迹,历来成为市民的街谈巷议,在坊间广为流传。在这类传说中看到的乾隆、光绪等封建帝王,都是民众通过一两件事情来展现,而不是对这些人物的整体描写,不可避免地偏离人物或史实本身,有一定程度的虚构。但在这些传说里,老百姓对这些人物有自己的褒贬评价,有时不免黑白分明, 脸谱 化了,但他们所表达的无疑是平民的立场和观点,跟正史不会一样。而这正是这类传说的价值所在。
猜你喜欢:
1. 北京天坛游记作文
2. 北京天坛游记作文800字
3. 北京天坛资料简介
4. 北京天坛公园游记作文500字
5. 北京天坛导游词
6. 北京天坛公园游记作文
酒仙桥位于北京市东北,过去是一个偏僻的地方,关于"酒仙桥"这个地名的来历,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呢!
许多年前,这个小村庄里有一条河,为了交通便利,人们在河上架了一座桥。可桥建成了却没人第一个通过,因为人们担心自己福气小,为桥带来不利。
大伙都站在岸边观望,一直到太阳落山,远远地走来一个推独轮车的老头儿。老头儿胡子已花白,他精神矍铄,推着的小车两边各装两篓酒。他推着车一个劲儿地往前走,到了桥边毫不迟疑地把小车推上了桥。
小伙儿见了都笑着说:"这个老头儿真了不起,那些酒足有四百斤呀,他可是个有福之人!"
正在说话间,老头的小车已到了桥顶,话还没落音,只见小车向右一歪,两篓酒就咚咚两声,越过桥翅儿,掉在河里啦。
大伙儿急了,忙说:"糟糕!赶快捞!"可那个这花白胡子老头儿,连瞧也没瞧,飞快地推着小车,过桥就无影无踪了。
大伙儿都议论:两篓酒掉在河里,连瞧都不瞧一眼,真奇怪!
有细心的人说:"这老头儿真也不起,两篓酒在车的一边也能推得走,要换是别人早就翻车了,他不会是位神仙吧!"
正在这时,河水里泛出一阵酒的清香,大家异口同声地说:"好酒啊!"忽然有人提议:"咱们这座桥就叫'酒仙桥'好不好?""好!""好!"众人都同意。
从此以后,酒仙桥河里的水总是有一股酒香,有爱喝酒的人,还以河里流的是酒呢!这消息一传十,十传百,几十里外的人都知道了。
有一天,来了一个黑胡子老头儿,担着一篓酒和家具,在河边上,搭一间小棚子,就卖起酒来,他还挂上了"真正净流老烧酒"的招牌。
黑胡子老头儿的生意特别好,可过了一段时间,人们就犯起疑惑来:他天一亮就卖酒,天黑了才收摊,这一篓酒,怎么能卖这么长时间?这么些日子啦,怎么没看他贩酒去啊?众乡亲开始暗中监视他。
第三天,一个小伙子,一边在河边遛弯儿,一边观察着黑胡子老头的一举一动,但没有任何发现,可第二天,黑胡老头儿推说生病了老早就收摊了。
小伙子更疑心了,到了晚上他老早在河边的地里,暗暗地观察。
三更时,老头出来了,看看四下无人,说:"好月亮啊,广寒宫里的兔子,喝了我的老烧酒,也得说个好字!"高粱地里的小伙子,知道这是黑胡子老头子使声儿,试探试探四外有人没有?他就仍旧一声不响地趴在高粱地里。
一会儿功夫,黑胡子老头儿进棚子提着酒篓、舀子,走到河边,四外张望了一下,就舀了多半篓河水回去。
小伙儿把一切都告诉乡亲们,准备明天一起跟黑胡子老头儿算账。
第二天一大早,小伙子和乡亲们便直奔黑胡子老头的酒棚子。进去一看,竟然有三个老头儿:黑胡子老头儿,推车过桥的花白胡子老头和一个白胡子老头。
大家一看惊呆了,忙说:"你不是那个酒仙吗,你怎么在这儿呢?"
白胡子老头儿听了笑而不答。只见那个雪白胡子的老头儿,边摸着二尺长的胡子边笑着说:"这个花白胡子往水里兑酒的,是我的儿子。"又一指那黑胡子老头儿说:"这个往酒里兑水的,是我的孙子。哪有什么神仙!"说着雪白胡子老头儿带着儿子、孙子担着酒篓、家具走了。
从此以后,酒仙桥的河水,再没有酒味啦,而酒仙桥一带卖酒的,谁也不敢往酒里兑水,据说是怕当雪白胡子老头儿的儿子、孙子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